5月的甘南藏区,碧空如洗,白云般的绵羊、黑珍珠似的牦牛散落在无垠的草原上;古老的大夏河两岸,一片片白色地膜覆盖在路旁河畔的田间。改革开放20年使甘南藏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,这块甘肃最贫穷的地方逐渐走出贫困,踏上发展与开放之路。过去两年间有12万人口告别贫困。
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,境内的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。甘南有丰富的矿产、森林、草场等资源,但过去生产力落后,当地藏族群众生活比较贫困。解放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党和国家采取财政补贴、结帮扶对子、资金倾斜、劳务输出等措施,帮助甘南藏族群众解决温饱。从前年起,国家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,以确保本世纪末甘南如期解决温饱。
甘南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,草地畜牧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。80年代中期以来,这里出现了超载放牧、草地退化等现象,使畜牧业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。近几年,当地政府广泛开展草场围栏承包、加快牲畜出栏、培育市场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等措施,畜牧业获得持续发展。去年末,各类牲畜存栏达285万头,出栏率达26%。
地膜覆盖、良种选育、田间套种等一批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,使甘南藏区开始告别原始农业。去年全州粮油作物良种应用率达到86.3%;到今年4月底,全州已铺播了8万多亩地膜粮食作物。藏族农民在地膜覆盖技术的基础上,改造出1100多亩吨粮田和3000多亩千斤田,这在甘南藏区历史上是第一次。
解放前,甘南工业几乎一片空白。如今,围绕矿产、畜产品、林木等资源,甘南已兴建起一批加工企业。目前,随着产业化、集团化的发展,当地正准备组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,以更好地带动牧民发展生产。商品流通也获得长足发展,甘南的藏、回族商人现在一年四季向西藏输送大量的酥油、皮革等日用品。古老、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景色怡人的大草原,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。旅游业已成为甘南的一项支柱产业,去年仅拉卜楞寺就接待11万多国内外游客。
改革开放使甘南藏族群众住房、饮食结构发生巨变。过去藏族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,住的都是帐篷。现在随着草场围栏建设的发展,许多牧民建起砖木结构瓦房,定居下来。过去藏民很少能吃到鱼和新鲜蔬菜,如今,在合作、夏河等城市的市场上,各类蔬菜、水果、鱼随时都能买到。(刘伟张泽远)